最新信息
热门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 > 委员风采 > 委员事迹 > 正文

对石柱经济发展的思考与建议

发布人:系统管理员 发布日期:2011/11/29 来源:本站 浏览: 次 字号:

(三)明确战略重点

1、率先提升农业产业,加快打造农产品加工交易中心

巩固提升六大基地,大力开展品种改良,着力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全县稳定种植辣椒30万亩,产量保持30万吨;种植马铃薯30万亩,产量保持45万吨;中药材在地面积30万亩;烤烟面积4万亩,产量达到8万担;莼菜在地面积2万亩,产量保持2万吨;经济林木保持30万亩。

大力发展以长毛兔、肉兔、猪、牛、羊、鸡、鸭等为主的畜牧业,全力围绕以基地建特色产业;稳定一批、培植引进一批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巩固完善基地、产业、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交易市场等环节,努力提升配套产业体系,并采取“一个产业、一个基地、一个龙头企业、一套领导班子”的工作方法,千方百计加工、提升、注册自身品牌,不惜一切建设农产品交易中心,使之成为渝东地区最大的农产品加工交易中心,为服务库区、服务重庆、服务全国,实现石柱农业产业的提升和高位突破打下基础。

2、率先提速工业经济,加快打造工业配套服务中心

加快“二园二区”基础设施建设,科学谋化园区布局,努力提升园区发展水平。按照“扩大总量、调优结构、升级产业”的要求,抢抓全市“江南万亿工业走廊”的机遇,围绕未来五年建成“千亿级工业园区”目标,一是着力培育优势产业,引导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鼓励企业通过兼并重组、合资合作相互配套、做大做强,鼓励企业创建品牌、开拓国际国内市场、不断提高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水平;二是积极引进新兴产业,抓住中东部产业梯次转移机遇,积极主动参与“两江新区”和“江南万亿工业走廊”大型产业集群配套,着力招商引进培育电子产业、机械制造业、精细化工业;三是大力提升传统产业,充分发挥资源比较优势,着力拉伸传统产业链条,发展壮大能源矿产、轻纺包装、建材家具、食品制药等产业。立足再造“三个石柱工业”的发展目标,加快支持完善工业发展的配套服务体系,加快建立工业配套服务中心,立足乌江、长江,服务重庆、服务全国,推动工业经济进入发展的快车道打下基础。

3、率先建设交通枢纽,加快打造物流汇集转运中心

坚持统筹城乡、适度超前、突出重点、建改并重,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构建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基础设施体系。按照“建设大通道,提升畅通率,构建联网路,形成新枢纽”的交通建设总体思路,构筑大通道,统筹规划建设各种交通基础设施,完善连接周边区县、畅通县乡村的“一环六射八联线”的骨干公路网络,提高交通运输水平,加快建成以“四高一铁一港”为骨架的综合交通体系,形成渝东交通枢纽门户。

抓住重庆推进全国商贸城乡统筹试验区建设的机遇,加大市场培育和物流基地建设力度,完善商贸服务体系,构建多层次、多功能、开放式、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现代商贸流通体系。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大力发展农产品物流尤其是冷链物流、日用品物流、工业用品物流等,加快建立以粮食储备库、农资物流配送中心、农产品冷链物流中心等为主的物流汇集转运中心,将石柱建成渝东鄂西地区重要的商品物流集散地,为高位运转、高位突破再打基础。

4、率先构建商旅城市骨架,加快打造民俗休闲度假中心

大力实施县城“东扩南进”战略,做大做靓县城,构建起以“一环三纵两大互通”为主轴的中等城市骨架,形成“一体两翼、带状组团,做胖做园,形成商圈”的县城发展格局和以生态宜居、山水园林、土家风情为特色的渝东门户城市形象。着力构建“绿色风情石柱、休闲养生之都”的旅游总体形象,加强旅游宣传营销,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精品景区景点,大力开发旅游产品,提升旅游配套服务能力,把民俗生态休闲旅游业培育成新的支柱产业;未来五年,石柱的年接待游客要达到650万人次以上,旅游综合收入超过30亿元。要依托长江三峡黄金旅游带和渝东南民俗生态旅游带,围绕“大自然、原生态”的主题定位和建设“5A景区之精品、休闲旅游之首选、星级服务之窗口”的要求,加快建立民俗休闲度假中心,把石柱建成中国土家文化旅游中心、民俗生态旅游强县、西部地区休闲度假终极旅游目的地、森林旅游避署胜地和重庆重要的会展中心。

5、率先启动人才战略,加快打造职业技术培训中心

未来五年,随着石柱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随着各项目标任务的建设与实践,尤其是在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实现农工商、产供销一体化的进程中,都需要大量的适用型人才,可以说经济结构的调整与发展决定着社会人才的需求与培养。因此,我们必须抢抓机遇,把人才资源开发作为战略举措来抓。一是充分利用现有的职业教育培训体系,继续积极加强与各高职院校的交流与合作,大力开展适用型职业技术的培训,特别是按照社会发展的职业需求,面向渝东南、面向主城和沿海城市,培养输送适用人才;二是积极创造条件招商引资,打造渝东南首屈一指的职业技术培训中心,争取引进市内外高等职业技术培训院校到石柱创办培训学校、建立培训基地,努力形成专业门类齐全、功能配套,面向全国培养人才、建立基地、中心,为石柱经济的提档升级,为实现石柱经济的高位突破,增强创新意识,提高创造能力发挥更大的作用。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