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石柱县政协委员——谭江林
在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万朝镇,有个一听就感觉多金的村——万富村。近年来,该村还真的一改昔日穷貌,变得名实相符,成了在当地小有名气的工业强村、富村。
“依靠外出农民工返乡创业是关键。”村支书刘万年说,村里的支柱企业万利陶瓷厂就是这样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发展起来的。
外出打工激发回乡创业冲动
刘万年说,说起万利陶瓷厂,就不能不从发起创办者谭江林说起。
1992年,家境贫寒的谭江林高中毕业后,就和很多同龄人一样,选择了外出打工。“我不能守在家乡一辈子,我要趁年轻,到外面去学点挣钱的本事。”一开始,谭江林就不想只做个打工仔。
谭江林最先去的是云南。在那里,他一连走了几个企业,始终没能找到相对稳定的工作,只能靠打散工为生。无奈之下,他辗转前往福建,在熟人的推荐下,进入了一个瓷砖厂做最简单的原料粉碎与拌料工作。
几年过去了,一心想学挣钱本事的谭江林,越来越强烈地想成长为一个让厂方也须臾难离的身怀绝技的高级陶瓷技术人才。正在寻找机会之际,他不经意间听工友说,江苏宜兴的陶瓷厂技术水平全国一流,能学到真本事。他顿时心动,就辞掉了福建的工作前往宜兴。
一个多月后,谭江林终于进了一家宜兴陶瓷厂做工。凭着勤奋好学,他很快得到了老板的赏识和栽培。几年下来,他走遍了厂里所有车间,对建陶工艺流程与管理方法也变得了如指掌。他发现,其实办一个陶瓷厂,并没有想象的难。他开始有了创业的冲动:回乡建厂,自己建一个一流建陶厂!
这个想法一流露,就招来了周围人的嘲笑:“一个乡下人,建厂?办企业?做梦去吧!”“就他那点实力还要建厂?”……
应邀返乡创业决心办陶瓷厂
正当谭江林尴尬面对嘲笑决心难下的时候,远在家乡的村支书刘万年的一个电话,让他下定了回乡办厂的决心。刘万年在电话里说:“江林啊,你出门这么多年了,见识多,能不能回村里办个企业,让大家多找点儿钱嘛?”连刘万年自己都没料到,几句话,就真的召回了游子。
回到石柱,谭江林并没有马上去找刘万年,而是马不停蹄地前往附近各区县考察。半个月过去,他铁定了办陶瓷厂的决心——附近渝鄂两地的近10个区县中,尚无一家比较专业化、上规模、上档次的建陶厂,也就是说,如果在家乡搞一个高水平的建陶厂,几乎不用担心销路。
下定了决心,谭江林马上回乡找到刘万年,把自己考察的情况和建厂的想法一股脑倒出。刘万年一听,就兴奋地拍板:“你来负责,我们全力支持!只要我们有的,要什么我们给你什么!”
说干就干。在刘万年的支持和鼓励下,谭江林选择了本村万利村民组一块6000多平方米的地方修厂房,那里紧挨忠县,与长江相邻,交通十分便利。而建陶厂的名字,就取名为“万利”。“既包含万利组这个地名,还有一本万利、生意兴隆的意思!”谭江林说。
鼓励乡邻拿出土地技术入股
办厂不是小事,自己的本钱也不大,而且还要带领乡邻致富,思来想去,谭江林决定采取以土地、资金或技术入股的方式,鼓励村民直接投资参股或以土地折算成资金参股,而懂技术的村民,则可以凭着自己的技术参股。这样,乡亲们就可以有钱出钱、无钱出地、无地出力成为公司股东,合力把建陶厂搞起来。
“拿土地和技术都可以入股当股东?新鲜。”也难怪,这种作法在当地的确还是首次。很快,就有不少村民在新鲜之余,利用土地、资金或技术入股,当上万利建陶厂的股东。
然而,并不是所有人都对此表示认可,这其中就包括建厂占地必须涉及到的两户人家,家中管事的老人坚决反对把土地拿来入股。而他们的反对,又要迫使工厂易址。显然,必须做通他们的工作。为此,刘万年和谭江林只好多次上门做工作。“土地就是我的命根子,万一工厂没得效益,我一家人吃啥子哟?”禁不住两人的再三上门解释,老人终于道出了心里的疙瘩。
听到这里,谭江林笑了,因为这点早就在他的意料之中。于是他笑着给老人解释:“老人家,你们是看着我长大的,晓得我不是乱来的人噻。我这次回乡办厂,你把土地入股后,你就是股东,就能拿公司的分红,而且你家里的人还可以优先到厂里来上班,按月领取工资。就是亏了,还不是我亏大头。”
一番解释,彻底打消了顾虑,两位老人随后就高高兴兴拿土地入了股。
针对地区实际选定主打产品
2006年10月,谭江林和全村群众投资的建陶厂正式开工建设,很快就初具规模。
但正所谓好事多磨,当厂房建了一大半的时候,由于原材料大幅涨价,资金链断了,热热闹闹的工地被迫停工,一片冷清。乡亲们都急了,纷纷找到谭江林,要他拿出办法解决。
“咋解决?找钱。”谭江林顶着压力,在村民关切的目光中四处奔走,找到亲朋戚友借钱,很快让工程复了工。第二年3月厂房建成后,他又立即赶到江苏、福建等地买回建陶机器,请来技术人员,首批安排了70多名村民进厂工作。
厂子建好了,市场空间也摆着那里,但到底该选择做什么产品,作为敲开这个市场大门的敲门砖呢?反复斟酌之后,谭江林针对渝东南山区多风、多暴雨,夏天日照强烈,冬天气温较低的特点,设计出了工厂主打产品——陶瓷瓦。这种瓦盖在屋顶,瓦与瓦之间丝扣相连,不易脱落,而且强度好,抗折抗压,美观大方,永不褪色,从而彻底解决了传统青瓦薄小易碎、影响安全的“老大难”问题。
果然,2007年4月22日,首批陶瓷瓦出炉了,就以凭着质量好和价格实惠,很快被忠县的买主抢购一空,一名客商还和建陶厂签下了长期供销合同。
投产三年赚了300多万元
石柱、忠县市场打开,拥有不少固定客户后,万利陶瓷厂又迎来了另一个巨大商机——各地新农村建设拉开大幕,而修建美观大方的新农房,刚好需要大量的建陶产品。
“抓住这个机会,抢占附近其他区县的市场,就能带着大家赚更多的钱。”主意打定,谭江林就亲自出马,前往周边区县搞推销,很快在附近几个区县打开了销路。
产品有销路,自然不愁赚不到钞票。从投产以来,工厂盈利节节攀升,迄今已超过了300万元。
“谭老板得的只是少部分,真正分得多、划得来的是我们!”在该厂上班的一个村民给笔者算了笔账:仅70多个村民在工厂上班,一年务工收入就有70万元,加上分红,每年要从厂里拿走100万元左右。
但谭江林也觉得不亏:“大家都挣到了钱,我也终于实现了回乡办企业的梦想!”他说,要争取把“万利牌”建陶产品做成全市甚至全国知名品牌,让更多的群众到“万利”当工人,让更多的老百姓股东腰包越鼓越大。